首页

sm免费调教视频在线观看

时间:2025-05-25 12:55:44 作者:全国游泳冠军赛收官 老将新秀多点开花 浏览量:53984

 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电 (记者 国璇)2025年全国游泳冠军赛24日在广东深圳收官。31岁的汪顺和30岁的徐嘉余均夺冠,21岁的潘展乐收获第九金,12岁的于子迪摘得第二金。老将和新秀均有不俗表现。

  汪顺在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10秒64夺冠,刷新赛会纪录,继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后再添一枚单项金牌。400米个人混合泳和200米蝶泳、1500米自由泳并称为泳池中的“铁人三项”,这一艰苦的项目考验着运动员的技术和耐力。作为男子混合泳赛场上年龄最大的选手,汪顺说巴黎奥运会后自己犹如越过山丘,心态更从容,更能享受赛场。

  本届冠军赛是7月新加坡游泳世锦赛的选拔赛,也是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游泳项目资格赛。谈及两个重头戏的目标,汪顺称重心在混合泳单项的角逐,也会尽力参加接力的比拼。

  30岁的徐嘉余当天入账男子50米仰泳和男子4×100米混合泳接力两枚金牌。此次冠军赛,作为中国男子仰泳领军人物的他轻松包揽三枚单项金牌,随着50米仰泳入奥,徐嘉余期待在新的奥运项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。不过,他也坦言在努力克服年龄增长带来的压力,期待有更多年轻小将涌现。

  潘展乐所参加的四个单项和五个接力均夺冠,独揽九金,成为赛事最大赢家。对于未来,他表示会专注于主项100米自由泳,并进一步提升200米自由泳的实力。

  小将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。“小孩姐”于子迪当属本届赛事的最大惊喜,几乎实现了每个运动员梦寐以求的“每天一PB(个人最好成绩)”。当晚,她继女子200米蝶泳后又在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折桂,夺冠成绩4分35秒53远超世锦赛A标4分43秒06,在巴黎奥运会该项目决赛中排名第四。此次冠军赛,于子迪收获了三张世锦赛门票,有望踏上首次世锦赛之旅,她希望努力去游,发挥最佳水平。

  18岁的张展硕在男子1500米自由泳夺冠后,马不停蹄转战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,夺得亚军的同时刷新个人最好成绩。此行带病作战的他夺得了800米和1500米自由泳两枚金牌,但两项的成绩遗憾未达到世锦赛A标。张展硕也表示未发挥出最佳水平,之后会吸取教训,在大赛前调整好身体状态,并在训练能力和技术上继续加强。

  老将追梦,新人冒头,新旧传承的画面也令人动容。三位奥运冠军孙杨、汪顺和潘展乐是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的对手,也是男子4×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的搭档。孙杨称,老和新都在一起,表示中国游泳能传承得更好。汪顺表示,竞技体育的互相竞争和共同进步是非常好的过程。潘展乐将孙杨和汪顺视为自己的偶像和成长的引路人。

  两项男子混合泳决赛中,汪顺和15岁的浙江队队友谢以忱均登上领奖台。汪顺说,希望将自己关于混合泳的经验和感悟分享给大家。谢以忱则表示,能和偶像汪顺同台竞技,对自己来说本身就是一种鼓励。

  此前举行的女子200米蛙泳决赛中,15岁的吕沁遥超越了其偶像、29岁的叶诗文夺冠。赛后她表示要学习“小叶姐”刻苦努力的精神,不能遇到挫折就放弃。叶诗文也热情向后辈传授经验,鼓励她一步一个脚印、每一场比赛都积极总结经验。

  接下来,中国“泳军”将乘风破浪开启新征程,以好状态迎接新奥运周期的国际赛事历练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杭州亚运会6日金牌赛程:30金悬念待解 霹雳舞开赛

这份嘱托,让竺士杰充满干劲。他撰写教材、开发模型,带动团队一同创新,努力培养更多技能人才。如今,“竺士杰桥吊操作法”已迭代至4.0版本,“竺士杰创新工作室”累计培训桥吊司机3000多名。

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:坚决支持香港特区依法惩治“35+”串谋颠覆国家政权活动

海南“海易办”平台上线“国际服务专区” 为外籍人士提供便利

“我们通过十多年的时间,闯出了一条芯片关键材料国产化路径,真正实现从光脚追赶到行业领跑的跨越。” 全国人大代表、兴福电子董事长李少平认为,必须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“追赶跟跑永远没有出路。”

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| 王永志——时刻听从国家召唤 敢于赴汤蹈火

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,统一列出针对境外服务提供者以跨境方式(跨境交付、境外消费、自然人移动模式)提供服务的特别管理措施。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共71条,首次在全国范围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,明确了跨境服务贸易准入的“基准线”。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共68条,在自然人职业资格、专业服务、金融、文化等领域作出开放安排,有序推进跨境服务领域扩大开放。

塞尔维亚选手丹尼洛维奇夺得广网女单冠军

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李军说,在拼技术、拼设备、拼资金的世界顶尖科创领域,一线科研人员难以离开政府的支持而独立取得成果,无论是争取为实验室获得顶尖的硬件设施条件,还是切实考虑到海内外高端人才全方位需求的人才引进政策,都是上海科创工作未来应着力把握的关键点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